我高估了他人的阅读量,尤其是参加线下读书会和在读书群认识的书友,我以为他们一个月能读完十本八本的,最差也有三五本。当然,我这么说可能让一些人不高兴,可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事实是什么呢?就是我有意无意问了不少书友,比如这个月你读了哪些书?有什么好书推荐吗?那几本书看完了吗?……超过90%的人回答说:我一个月都还没读完一本。
在深入交流之后,我才知道他们都有不读书的理由,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仔细推敲下来也不是什么好理由,我且把它叫做借口。我总结了一下,他们不想读书的借口主要有5个。假设你每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这5个借口,你占了几个呢?
一、工作太忙,没空读书
我相信很多上班族读书的初衷,是想通过阅读提升工作技能,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实用的技能类书籍。因为他们每天为了工作从早忙到晚,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极少有人想到以读书来修身养性,而是见缝插针地学习工作技能。
可是下班之后难得有空闲时间,是选择读书还是玩手机追剧?相信超过90%的人都不会选择读书。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他们没有时间读书,而是读书在他们眼中并非重要且紧急,即使不读书也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这时就有借口玩手机、闲聊,而不把读书放在心上,说白了就是读书这件事在他们生活中不是优先项,而非没有时间。
二、不知道要读什么
几乎每个不读书的人都有这个问题:不知道要读书什么。
他们自然知道多读书是好的,可是面对堆积如山的书却陷入了迷茫当中,不知道该读哪本好,担心随便读不仅收获甚微,还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于是就有了不读书的借口。
如果你也不知道读什么,却有读书的兴趣,那么就适当地功利一些,把与工作相关的书都找来读,读过之后直接用到工作上,慢慢地你就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当你进入了良好的阅读状态之后,就知道下一步要读什么书,并顺藤摸瓜找到更多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读得多了你的阅读目的自然越来越明确。
三、只买书,不读书
虽然大部分书友不读书或读得少,但不代表他们不买书,甚至「买书如山倒」,有的人藏书近千册。
他们之所以找借口不读书,是因为看到没读完的书越来越多,可手上在读的书却只读了几页,另一本新书又到了,以至于每一本都只读前面一两章就放下了。
过了一段时间回头看,他们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长时间读不完一本书。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难,读完一本之后再读第二本即可。
这个方法就是曾国藩日课十二条里的「读书不二」,意思是一本书没有读完,就不读其他书。他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四、无法专注于读书
一般来说,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做不到像学生时代那样为了考试而专心读书了,即使有了时间也容易被别的事情分散精力,做不到专注于读书。
到了下班时间,他们被各种社交软件和即时聊天工具占据了业余时间,而像阅读这种既不能产生即时收益,又不能好好放松自己的事情,自然是不被优先考虑的。
你若说他们不爱读书,也不全是,而是对书本专注不起来,有时读上两页书就翻开手机看看,或者坚持了三五分钟,就忍不住看电脑和手机信息,读书的节奏被打乱了。
而成年人的注意力被打断之后,至少需要25分钟才恢复到之前专注的状态,倘若途中再分神就难以做到专注了,这也是他们无法坚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五、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我曾有这样的经历,即面对一项未完成的工作,截止日期又迫在眉睫,想多读几页书也不得不放下,先把当前的工作做完。
因为再好看的书,或对将来有用的书,也对眼前的工作没多大帮助,于是就把书放在一边了。对于认为有用的书还抱着这样的态度,更别说那些对工作没多大用的书了。
这也是多数人在疲于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却不知道读书有没有用时,就找借口不读书的原因。即使真的勉强读下去,也只是做个样子罢了,只能算是被动读书,难有收获。
只有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而求助于书本时,他们才意识到读书有用,也就不会再找借口不读书了。
总而言之,很多人找借口不读书,不是他们认为读书没用,而是迫于压力把心思花在了工作上,一旦闲下来就选择了更为放松的闲聊或追剧,这也是大部分人对阅读的态度。
这时即使耐心读完一两本书,也只是被动读书罢了,久而久之反而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因此,若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学以致用,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只能慢慢学会主动读书,主动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