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2024年10月16日
0 收藏 0 点赞 581 浏览 1286 个字

王阳明:向人学习,就不要轻易质疑对方

王阳明:向人学习,就不要轻易质疑对方

 

早起读了《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里的一篇文章,叫《示弟立志说》。这是1515年,弟弟守文前来问学,王阳明告诉他先要立志,并写了这篇浅显易懂的文辞给他,以便时时观看。

这篇文章虽不长,全文只有400多字,但句句在理。比如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辩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向别人学习时,如果对方的想法跟自己的不一致,也不能把他的话抛在脑后,必须先认真思考。

倘若思考之后还是弄不明白,就继续详细去辨析,想方设法务必让自己完全明白,不要轻易质疑对方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有些反常识,因为很少有人对别人如此信任,即使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也不见得就能受到学生们如此优待,可见做到不轻易去质疑别人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他一定比喜欢质疑别人的人更容易学到真本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王阳明在文中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为例,一层一层说到了如何去私欲、存天理。最后他说到做学问的方法,即「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也是一个人立志的方向,大意是尊师重道,多研读圣贤垂训。

这八个字极为重要,尤其是「正诸先觉」。朱熹《论语集注》里说:「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这里的「先觉」指的是先觉醒,知道人性皆善的圣贤们,完整意思是当一个人求教于先觉者,就得以古代圣贤为准绳,不要轻易去质疑,否则在学习时就有了怠慢之心。

王阳明:向人学习,就不要轻易质疑对方

哈佛尼曼学者安替说到如何高效学习时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一个学徒要向师傅学习就得全方位地盲从,而不是批判性地接收,否则就学不到师傅真正的本事。因为你一旦带着自己的想法,甚至批判的框架去学习,心里就不自觉地竖起一道屏障,单方面认为对的才学,跟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的就排斥,是不可能学好的。

如果你担心自己向老师学习时,彼此的性格或者人格不一样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就暂时改变自我,全面去模仿对方,甚至到了像机器学习的地步,纯粹是 COPYCAT。

古今学徒制就是这样学习的,学徒长时间跟随师傅工作、生活和学习,全盘接收师傅教的本事。比如李昌镐,在九岁时入住师傅曹薰铉家里,开启内弟子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一代代人,能够完整地传承各个行业的天才手艺,一直传承下去的原因。

不过你也不必担心自己完全复制老师的东西之后,就没有了自我。因为你学到的东西会跟自己原来的知识相互打架,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当你再跟更厉害的人学习时,也用同样的方式,在彼此的知识打一架之后,你又补充了更多有用的知识。

这一切都是你不质疑对方的结果,因为你没有偏见,就如《礼记》里说的「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如果向老师学习而没有一定的尊崇之心,必然有轻慢忽视对方的念头,在听对方讲课时就不专心不认真,最多只能学到一两分。

而尊重老师的人自然听得更加认真,学到八九分是没问题的,正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可见,王阳明在《示弟立志说》里说的向人学习,不要轻易质疑对方便是这个意思。只有尊敬老师了,才做得到用心去学习对方传授的学问和知识,否则花再多的工夫也只是学到皮毛而已。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推荐阅读
2025-04-01

  当别人问起该读什么书时,我一般是认真地选一两本书给他,以报答他对我的信任。 可是有一…

630
2025-03-13

  看过电视剧《大染坊》,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说的是有三种人不能读书: 钻到书里…

402
2025-02-27

  这两个月以来,有不少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你平时是怎么选书的?」 我虽然都回复了,但说…

493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