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线下读书会,还是平日里和书友的交流,我发现大家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刚读完一本书,没多久就忘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遇到过,毕竟极少有人能够完全记住每一本书的内容,也没必要。
即使你的记忆力再好也没有必要全部记下来,应当让大脑适当闲下来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或更深入地思考。
比如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爱因斯坦在读书时,就喜欢有意识地忘掉一些东西。
他从来不记书上已经有的东西,而是尽量减轻大脑负担,只提取书本的核心知识,尤其是那些引导自己进入更深层次思考的知识。如此一来,他才能把握要领,去粗取精,有选择地吸收那一部分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你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够了,至于其他更细的知识点,即使忘记也没有大碍,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记忆。
这种方式是使用工具,即「外挂大脑」。这个工具可以是各种云笔记,读书卡片或者笔记本子,你觉得哪个方便就用哪个。我使用最多的是读书卡片。
我的具体做法是,把读书卡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写下精华内容,第二类是记录金句,第三类是记录有用的例子,每一张卡片都写上日期和书名。
需要记住的是第一类,第二、三类了解即可,在用到时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大脑不再记忆第二三类的卡片内容,而是靠工具帮忙记忆。
不过这些不值得耗费脑力记忆的书本内容,也需要经常翻看混个眼熟,当你需要用到时能快速找出来。
当然,使用云笔记来记录和检索更为方便。
在摘录金句和实例时,你可以扫描书本识别出文字,也可以直接用语音转文字功能快速记录,在检索时只需搜关键词或标签就能找到,前提是你多看看,知道怎样找到它们。
我之所以不用云笔记而用卡片,是因为存到云笔记上了就很少看,我也不喜欢翻手机。而卡片看得见摸得着,也好把当天需要看几次的卡片堆在一起,在睡前望一眼就知道看完了没有。
由此可见,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即使没多久就忘记了,也不要担心书白读了。
因为书本精华内容已被你记住了,并引导你进入更深层次地思考,如此一来读书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别想着记住整本书的内容。
即使你真的记住了整本书具体说了什么,也不能保证你读了十本,二十本,一百本之后还能记住之前每一本书的内容。
可是当你学会了如何提炼每本书的精华内容之后,就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它有哪些地方引发思考,便足够了。
至于那些具体的金句,事例,人名,你就应该有意识地忘记它们,否则你的大脑将消耗在这些不必记忆的东西上,得不偿失。这时你就得分清楚每一本书上的知识哪个更重要,哪个不必记忆了。
实际上刚读完一本书就忘记了,是正常的现象,至少说明它是符合大脑记忆规律的:只记住部分关键内容,其它靠二次检索。
从这里我们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检索能力是信息时代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不懂检索将寸步难行。
说白了,就是已经存在且不必记忆的知识浩如烟海,它们寄存在各处,你要善于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而不必靠可怜的记忆力记得它,这将大大解放了你的大脑。
因此,刚读完一本书没多久就忘了,也不要灰心丧气或认为读书没有收获。
你只需要把读书的过程当作一次次锻炼自己提取书本核心内容的能力,又学会把不需要记忆的知识放在辅助记忆的工具上,训练自己随时快速检索所需资料的本事。
这种能力同样可以迁移到不同领域的学习上,让你真正掌握信息时代事半功倍的知识分析和检索技能,它一定让你受益良多。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