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 2024年10月14日
0 收藏 2 点赞 811 浏览 1855 个字

分享一个告别盲目读书的方法

分享一个告别盲目读书的方法

 

记得在2022年初,我在某个读书群里分享过一个读书方法,是关于读书档案卡的。

而那一年,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年度关键词:成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只想着怎么做事,而应该有成事思维,努力把一件件事情做成。

因此,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有一个目的。如果我想去做一件事,却没有目标或者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就不要急着开始。

读书也是如此。像读一本书这样的一件小事,我也抱着「成事」的心态去读的——我为什么要去读它,它能帮我成什么事。就算读完一本书我没有大多的收获,成不了什么事,至少认真读完本身也是一次成事。谁知道这一点一滴的微不足道的积累,哪一天也能产生更大的威力呢?

在读完《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后,我就制作了一张读书档案卡,简单地跟踪记录自己读每一本书后的收获和改变

其实它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格,在一张 A4 纸上排版成两份,打印出来对折剪开就是两张读书档案卡了。我一般把它夹在书里,在读前、读后和三个月之后回头记录,才算填写完整。

那么,什么是读书档案卡呢?简单来说是把你读一本书前后的活动记录下来并归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读书记录。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见下图:

分享一个告别盲目读书的方法

其中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不必多说,「阅读日期」则记录读完时间。

表格中的这四点不重要,粗略记录即可,重点是认真写好下面这四点,接下来我就以阅读《人生算法》为例说说我的写法。

一、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在读一本书之前,你最好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读它,而不读别的书。你可能困惑:「我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有什么问题?」如果你只想打发时间或只是喜欢而读一本书,就没必要纠结为了什么。

不过我发现读书带着恰当的功利心更好,因为你会带着某个问题或某个目的阅读,自然读得更用心,尤其在帮你解决问题而尝到甜头之后,更能激发你的阅读热情。至少,在同样的时间里你的收获比漫无目的地读书要大得多。

比如我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事情时,应付起来略感吃力,就想找一本可以指导自己如何去面对的书,哪怕心灵鸡汤书也好。

在找到老喻的《人生算法》后,我在读书档案卡的读书目的一栏是这样写的:「寻找应对内心和外部世界不确定性的思考方法和思维工具。」

二、阅读后的感受、收获

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就可以在这一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即使读的是一本烂书,你知道它烂在哪里也是一种收获。

当然,你若带着某个目的读书,收获就会有的,把它如实写下来即可。别看这短短的两三行字,它却是你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最小单元输出,比起先前你读完就把书扔在一边进步多了。

退一步说,你写出来的收获和感受,也相当于给自己读完一本书画上了句话,称得上是一种小小的仪式感。

我在读了《人生算法》之后,最大的感受是需要再读一遍,把书里的思维工具和做法用到生活中,哪怕用上其中的两三个,不敢说过得更好,也足以让自己少踩一些坑了。

三、读后有哪些行动

即使你读一本小说,也能从主人公身上找出值得模仿的闪光点,这种模仿即是行动。

如果你读的是非虚构类的实用性书籍,读完之后就有马上去行动的冲动。这时把它写下来,你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记得我读完《人生算法》时,就在行动这一栏里写道:「每天听一节音频,把听到的各个思考工具与生活中的大小事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比如听到「闭环」一节时,我在做一件事时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先完成闭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久而久之执行力慢慢上来了。

四、三个月后有什么改变

一本书并非读完就放过了,而应该跟踪记录三个月之后它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即使是一些微小的改变也值得记录。因为许多微习惯可以培养成给自己带来大变化的好习惯,而书中的某一句话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虽然《人生算法》我只读过两遍,但它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三个月之后我已经习惯了用概率权去做选择,做事懂得了量化,在做决策时不再非黑即白。

再比如运用了帕斯卡赌注,让我在生活中犹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时,懂得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更大的回报,甚至还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合理地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五、结束语

当然,这是我读一本书的例子,看起来比较功利,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却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就看你有没有用心阅读和发现了。

古人说的「道不远人」,实际上这个道就在书中,也在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们联系起来。而我的这个读书档案卡,它不仅仅为了记录你读了什么书,还能帮助你从书中读出一个门道来,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之后,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改变,也是一种收获吧。

如果你对读书档案卡感兴趣,就动手制作一张并打印出来,或者在我公众号首页发「档案卡」三个字,下载我已排版好的文档。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推荐阅读
2025-02-24

  无论在线下读书会,还是平日里和书友的交流,我发现大家经常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刚读完一…

1,104
2025-01-16

  曾有书友问我:「小学生读哪个版本的《诗经》好?」我问她为什么给选《诗经》?她说《诗经…

330
2024-12-20

  我写过一份如何通过主题阅读成为专家的实践版文稿,详细介绍一个普通人怎样用6-12个月达到…

375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